民主管理是最好的“防腐剂”
来源:2013-09-22 发表日期:2016-11-24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收藏】
承办人陈述——职工代表提问——评价处工作人员解释——职工代表现场打分,不足半数满意就要移交纪检监察部门调查——首钢长钢公司5年举办了24场职工代表民主评价会,对344个项目进行了评价,企业晒单,职工监督,让民主管理成为最好的“防腐剂”。10年间,这样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创新在全国不胜枚举。
国有企业、公司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小微企业以及事业单位……近年来,面对我国企事业单位类型繁多的状况,全总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下发的文件涉及职工代表大会民主评议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加强非公有制企业职工民主管理工作、推行区域(行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推行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加强公司制企业民主管理工作、在事业单位改革中加强民主管理工作等内容,从而有效地推进职代会、厂务公开、职工董事职工监事等民主管理制度融入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制度中。
在实践中,各级工会针对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工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注重吸收借鉴相关理论,并与现代企业制度、企业文化、企业社会责任等结合,确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思路——所有企事业单位都应当实行民主管理;职代会制度既是企事业单位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也是中国特色企业管理制度的有机组成。这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企事业单位实行民主管理并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经过多年的努力,全总与中纪委、中组部等单位于2012年联合出台了《企业民主管理规定》,改变了26年来职工代表大会制度适用范围有限的不足,进一步拓宽了企业民主管理的视野。目前,全国已有27个省(区、市)出台了35个有关企业民主管理的地方性法规。
梳理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工作脉络可以看到,各级工会在推进民主管理时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尽可能贴近不同时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如,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全总召开论坛、下发指导意见,充分发挥企业民主管理在凝心聚力方面的独特优势和积极作用,并监督企业规范裁员和减薪行为;2012年,小微企业经营出现困难,工会又广泛开展了“公开解难题、民主促发展”主题活动,引导职工集思广益,帮助企业摆脱困境。
一组数字最能直观展现工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10年中的成就:截至2012年9月底,全国已建立工会的企事业单位单独建立厂务公开制度的有395.5万余家(比2003年增加364.1万家),其中非公企业330.6万家;全国已建立工会的企事业单位单独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有404.9万余家(比2003年增加369.8万家),其中非公企业335.8万家,区域(行业)职代会覆盖企业158.6万家。与此同时,全国已建工会企业建立职工董事制度和职工监事制度的分别为12.7万家和12.5万家,共有13.8万人成为职工董事,12.7万人成为职工监事,其中超过九成为非公企业。